亚星管理平台

建筑智能化市场需求旺盛

发布时间:2017-11-17 作者:亚星管理平台电子 浏览量 :2330

  我国在2015年颁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  ,明确指出智能建筑物要兼备信息设施、信息化应用 、公共安全等系统 ,实现高新技术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巧妙结合。可以说,建筑智能化是信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

20171012-5c8368b71352c24b_600x5000.jpg

  建筑智能化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行业经历了初创期 、规范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地域由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推广,未来将普及农村 、生态园、工业区等领域 ;技术由机电管理逐渐向数字化 、网络化发展 。随着时间、领域、技术三个维度的扩张,智能建筑覆盖领域逐渐增加,行业增速持续在20%以上。

  在智能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亚星管理平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积极的研究与发展建筑智能化 ,推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由此可见 ,建筑智能化行业发展潜力极大 ,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 ,其产业带动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据统计 ,美国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为70% ,日本为60%。2013年 ,我国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4.12%。我国智能建筑起步于1990年,比美国晚了6年 ,比日本晚4年 ,通过对比美国和日本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预计未来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仍将保持每年3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速度,到2020年,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有望逼近60%。

2006-2020年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变化情况(单位:%)

20171012-80a2afc75f35a1eb.jpg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建筑智能化行业分析报告》

  建筑智能化行业需求旺盛

  目前 ,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新建设的建筑智能化 ,二是已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 。

  2007-2013年,我国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年均增速在12%左右,以此增速来推算2014-2018年我国建筑业新开工面积 ;2012年,我国智能建筑系统的平均造价在60.38元/平方米左右,暂不考虑未来智能建筑规模化效应带来的单价下降因素以及通货膨胀因素 ,以此单价来推算2014-2018年的建筑智能化行业市场规模 。

  通过计算可知,2016-2022年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22年,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将高达5893亿元左右。

2016-2022年我国新建建筑智能化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图(单位:亿元)

20171012-d9452499d10a2ce0.jpg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建筑智能化行业分析报告》

  在既有建筑智能化市场方面,我国建筑节能率基数仍然偏低,节能空间大 。我国建筑节能从2006年正式开始,力度逐渐增大 。虽然设计阶段实行率和施工阶段执行率已经达到高位 ,但是节能率基数较低  ,仅仅是50%、65%。《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2010年新建建筑节能率达到60%,未来节能率提高和未达标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潜力巨大 。

  虽然在“十一五”末我国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标准的比例已经达到99.5% ,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标准的比例也达到了95.4% ,全国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面积节能4600万吨标准煤 ;但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仅为23.1% ,部分省市的比例超过30%,空间仍然很大。

  《“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里面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节能1.16亿吨标准煤,相对“十一五”增加16% ,按照每吨标煤700元计算,建筑节能计划节省800亿元以上 。在节能量的规划里 ,新建建筑基本持平;北方既改项目为了弥补“十一五”的欠账,大幅增长170% ,公共建筑节能量有所下降;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以50%的速度增长。

  因此,“十二五”期间,北方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市场较大,而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 、高效途径 。未来,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与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为智能建筑带来广阔市场。

  综上 ,预计2016-2020年 ,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继续保持30%左右的增长,到2020年或可达6400亿元。

2008-2020年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单位 :亿元,%)

20171012-42a60f0395428c81.jpg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建筑智能化行业分析报告》

 


在线咨询
0574-87268988
XML地图